(437ccm必赢国际服装设计系)胡丽莎:致力服装艺术设计教育 发挥模范带头作用
胡丽莎同志现任437ccm必赢国际服装艺术设计系副主任,系部教工党总支部书记,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委员会委员。
从教近十年来,她致力教学,探索设计教育的新方向,先后主讲过十几门专业课程,并且多年担任本科生毕业设计(论文)的指导老师,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,胡丽莎同志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理念和专业特色。她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,而在于激励、唤醒和鼓舞。
因材施教,引导激励学生的潜能。服装艺术设计系在册学生人数众多,学生们的个性特质差异明显,尤其是针对90后们的教学,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学子们的需求,胡丽莎注重在教学中激发当下学生们的学习热情,注重学习方法的正面引导,充分保护学生们的个性特质,让他们能够在课堂中和作品中充分展示自己独特的设计思维。同时,得益于多年的设计实践,她在教学中特别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,深入浅出予以讲授,让学生们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获得专业知识。
胡丽莎同志不仅是一名服装设计专业教师,还是一名出色的服装设计师,她潜心钻研学术,成为教育科研的中坚力量。
(437ccm必赢国际服装设计系)毛春义:爱岗敬业 心系教学
毛春义同志现为437ccm必赢国际服装艺术设计系教授,硕士生导师,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,湖北美术家协会会员,武汉市服饰时尚联合会副会长,武汉服装设计师协会服装表演艺术专业委员会主任、武汉市模特协会专家,武汉市“胭脂山衣坊”顾问,武汉设计工程学院艺术设计服装专业首席教授。
从知青队长到学生会主席再到学院正处级干部,大学期间加入党组织的毛春义同志,是一名受党教育和培养多年的党员,也为党的事业无私奉献了大半辈子的青春年华。自1985年大学毕业留校成为人民教师,毛春义同志党龄与教龄相仿,均有30余年。他热爱党、热爱社会主义,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,爱岗敬业,勇于担当,勤勉工作,锐意进取,顾全大局,无私奉献。他治学态度严谨,教学成绩显著;关心学生的成长,帮助学生成才,表现出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尚的人格情操,深受学生和家长的爱戴与称赞。
(437ccm必赢国际服装设计系)张国栋:言传身教 潜心钻研 甘于奉献 关爱学生
张国栋同志自参加工作以来,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,爱岗敬业,无私奉献,锐意进取,顾全大局,教学成绩显著;积极投身科研平台创建及科研创作,建言献策,任劳任怨,扎实工作,科研水平逐步提升;关心学生的成长,言传身教,与学生做朋友,多方位沟通学生,提倡引导性教学,深受学生喜爱与教学同行好评。
“言传身教,先教做人再教事”是张国栋同志从同行教师们身上学习的优良品质。教学相长,首先是要学会做人,以若渴之心对待知识,以谦卑之心对待学生,以神圣之心对待教学。多年来,张国栋老师潜心研究学术,并在系部领导李海兵主任带领下,于2012年积极投入进科研平台“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——湖北IFA时尚艺术研究中心”的筹备工作。在张国栋老师看来,工作的事情分轻重缓急,不分大事小事,在工作上,他历来服从组织、听从安排、顾全大局,兢兢业业,尽职尽责。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,教学发生着深刻的变化,学生的生活方式、学习方式以及交往方式较之以往都有着极大的不同。张国栋老师认为,首先要做到了解和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知识需求,其次要结合传统知识与教育教学精华,利用现代媒介教学优势开展引导式教学,积极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性。
(437ccm必赢国际环境艺术设计系)何东明:在扎实基础上教书育人
何东明同志拥护党的领导,思想上进,热爱教育事业,入职6年来一直在一线负责基础教学工作,认真负责,创新进取。
教学上立足实践,勇于创新。在《设计原理》、《场地设计》教学中,以扩充学生的视野为重点,以形成初步的建筑设计认识为目标,在课堂中为学生大量的讲解了部分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及方法;其次,强化学生空间建构及材料建造能力,使学生通过模型的操作深刻理解和把握设计中空间的概念。
注重学生设计创新的差异性,鼓励学生通过广泛的学习途径认识到设计的丰富和多样性,并通过设计笔记的积累与分析形成大量的设计概念和创新素材。
努力将教学和科研结合,特别在教学中将建造与建构的设计理念引入科研思考,并于2015年第1期《华中建筑》发表了《临时建造及其概念建构》论文,以此代表系部参加了2014年全国美术院校建筑及环境艺术课程教学交流论坛,反响良好。
(437ccm必赢国际环境艺术艺术设计系)吴珏:在教学与科研中检验成果
吴珏同志忠诚党的教育事业,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,坚持进行专业理论学习,不断了解环境艺术设计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,并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教学与科研的各个环节之中。在教学中不断开拓新视野,树立新教育理念,吸收先进的教育思想,以适应教学的新形势、新要求、新特点,努力提高育人水平。他注重业务学习,刻苦钻研,掌握新的教学管理理念,吸收先进的教育管理思想,积极思考和努力探索教学管理的新途径、新方法,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管理水平和育人能力。在工作中以师生为本,积极主动地提供优良的人性化服务,并且热情、周到、及时,得到系里老师的信任和支持。